略探香港文化的特性

       香港是一個十分特別的地方,它擁有東方文化,同時也存在十分濃厚的西方文化。這個是人人都承認的事實,香港早在十九世紀的時候,就由於鴉片戰爭落入了英國手上,一直至今,成為她的殖民地已經過百年。在這百多年間,香港採納了英式的教育,英式的政治體制,當然治領香港的也是英國人。很多西方的思想也就是在這個期間形成了。甚麼民主、抗議、遊行、言論自由都是西方社會特有的文化,卻成為了香港財產的一部份。

 

       然而香港絕對不是西方的社會,因為畢竟香港現時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都是華人,就算是剛落入英國統治的時候,香港還是以華人為主的社會。也因為這個原因,華人仍然能夠保存自己的文化傳統,比如每逢中秋節吃月餅、清明節祭祖、春節拜年等等。另外,像聖誕節、復活節等西方節日也十分受歡迎。換言之,香港人的節日之多,是其它地方比擬不上的。

 

       為甚麼英國在鴉片戰爭中勝利了,不選其它地方如福建、深圳作為殖民地,而偏偏選上了香港呢?這是英國人的精明,他們看中了香港有一個地理位置極佳的港口。於是馬上將其發展成為轉口港,給香港帶來了無限的商機。

 

       又因五十年代,中國政局動蕩,很多有財勢、有技術的人逃到了香港來。他們在香港開設了工廠,制造產品,很快就成為了主要出口產品,而且越來越多,成為了一些產品的主要出產地,也提升了世界的知名度。可以說是時勢造就了香港的情況。要不是香港的產品國際化,有人知道香港這個「彈丸之地」嗎?

 

       時代轉變,香港也轉變。由於國際化的原因,香港人也變得靈活變通起來。世界以工業發達時,香港發展工業;世界以金融發達時,香港發展金融;如今全世界以發展高科技作為經濟發達的象徵,香港也不落後—2000年的施政報告就提議了建立一個世界一流的「科技港」。「適者生存」,香港人從英國統治的那一刻,己經學會了。

 

       有「適者生存」的能力當然好,但「盲目跟從」就會適得其反了。事實證明跟隨發展工業、金融等都令香港躍升了起來,可以這個跟隨的文化流入了市民中,竟然失去了方向—總之別說好的東西,都要去嘗試一下,甚麼減肥妙方、瘦身秘決、葡式蛋撻、芝士蛋糕、必升科技股都成為了市民佳頌之話題,人人蜂擁排隊,誓要人有我有,不得「輸折」。不經不覺這種行為成了習慣,去到哪裡都要排隊,為了特有的文化。可惜這個文化侵蝕了人的正確生活態度,變得事事不經大腦,鈍了起來,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,繼而失去創造力,再而失去競爭力……

 

香港就是這樣特別,可以和別人完全不同,又可以和別人完全相同。